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研究设计(一)研究假设契约理论认为,现代企业是契约的联合体,即企业只是一个法律的虚构物,是各要素提供者为了获取各自要素报酬而相互签订的一系列契约(Je
se
a
dMeckli
g,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1976)。在组成企业的这一系列契约中,各订约人与管理者签订的契约居于核心地位,而最大化各订约人利益则是契约签订的目标。会计信息,乃契约订立的基础,而监督激励机制,则是契约得以有效执行的保障(Scott,2006)。由于个人效用函数的不同,企业管理者行事往往与最大化各订约人利益的目标背道而驰,代理问题由此产生。代理问题的存在,加上信息不对称,导致管理者为获取私人利益,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人为操纵会计信息以误导各订约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作为企业的核心监督激励机制,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首要目标之一(COSO,1992)。内部控制,通过作用于控制环境,不断强化企业的治理机制,塑造积极向上,和谐诚信的企业文化;通过风险评估,确定企业自身的风险容量(riskcapacity),并及时识别内外部环境中可能对企业战略制定和日常经营造成负面影响的各种因素;通过控制活动,控制各类风险,降低企业管理者无意识或者有意识的财务错误(Kam等,2008);通过建立良好的信息与沟通机制,减少管理者与各订约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保障信息的高效传递(李万福等,2011),最终形成对管理者的有效监督约束,降低企业内部的盈余管理程度,达到保障高质量会计信息生产的目的。由此,提出假设:假设1: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内控质量越高,其盈余管理程度越低外部审计师更倾向于对风险大的企业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王跃堂,2000)。内控质量越高的企业,其治理机制更加完善,对抗风险的意识和能力越强,生成真实可靠会计信息的概率越高。所以,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显著减小审计师所面临的审计风险,降低其出具非标意见的概率。Krish
a
(2005)的研究发现,企业内控缺陷会导致其审计委员会的效率低下,外部审计师将面对极高的不确定性风险,更倾向于出具非标准的审计意见。我国学者陈丽蓉等(2010)、杨群辉等(2011)以及秦娜(2011)等,均发现了企业的内控质量与其收到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由此,提出假设:假设2: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内控质量越高,其收到非标审计意见的概率越低内控质量越高的企业,外部审计师对其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