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培养学生()、()、()
和实施的能力。
8、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
)、(
)、

)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9、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学习,在()中学习,
运用语文。
10、课程总目标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第四阶段要求课
外阅读不少于()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二、判断。(10分,每小题1,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语文能力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
2、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3、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背诵,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
读、略读和游览。()
4、79年级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
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5、综合性学习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活动中的自主态度和参与程度。()
6、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是说教学做三者是不可分割的,做是教与学
的中心。()
7、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8、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
综合体现。()
9、语文课程评价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应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
整体性和综合性。()
10、写作要求:作文一学年一般不少于18次,其它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
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f三、选择。(5分,每题1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横线上)
1、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的整体提高。
A、语文知识B、语文能力C、语文素养
2、()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A、学生B、教师C、学生和教师
3、阅读是学生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A、个性化B、整体化C、综合化
4、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
进行系统的改革。
A、学习态度B、学习方式C、学习目的
5、苏霍姆林斯基主要的教育思想是()
A、建构主义理论;B、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论;
C、多元智能理论;
四、据第四学段对阅读目标的要求连线(5分)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
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
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和审美情趣
阅读古代诗词
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
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
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阅读科技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