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就是要不自欺,要慎独。在与别人相处时是这样,在独处时也应该是这样。内心如此,表现于外更是如此,即所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所谓“正心”,就是教人防止个人感情、欲望的偏颇。“身有所忿愤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人们不可能完全避免忿愤、恐惧、好乐、忧患等感情,但预防、克制不正当的心态、欲望是可行而必要的;“修身”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所要达到的目的,即把个人修养日臻完善,这是中国古代培养人的最高要求,只有这样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具体如何实践于今天的生活与事业,管仲在《管子版法解》中还有一段论述:“明君审察事理,慎观终始,为必知其所成;成必知其所用;用必知其所利害。”意思是说,做一个明理达情之人,就要认真观察事物的内在规律,详慎分析事物起始与终结的全过程。做事之前必知其成就如何,知其成就如何还要明白其作用何在,明白其事的作用,更要知其利害关系。
f我们所崇尚的“明理厚德”,是以中华优良传统为基础,结合现实社会处世立业的必然要求,一言以蔽之,即“扬中华传统文化之精粹,积仁义礼智信之德行。”所有的XX人,都应以“明理厚德”自勉。二、和衷精业篇“和衷”二字,出自《尚书●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意为众人(同僚)同心协力。“精”者,乃是“专一,精诚,精致”之意。“和衷精业”,是期望我XX员工,能和衷共济,铸就精业。工作场所,小小天地,你来我往,摩肩擦踵,如何才能达到“和衷”呢?我们认为,首先要做到的,是“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论语●卫灵公》有这样一段:“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的话是说:“大概是恕罢!自己所不想要的任何事物,就不要加给别人。”永远善意理解他人,经常进行换位思考,所谓“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第二个要求是,彼此“心怀善意”、“以诚相待”。有一个故事,北宋英宗赵曙初即位时,有一天,慈寿皇太后送一封密信给当朝宰相韩琦,内称皇上和其生母高太后都对她不尊敬,还有“为孀妇作主”这样的话,并密令宦官伺机替她报仇。韩琦见信后,只淡淡地说:“领圣旨。”第二天,要上朝议事,韩琦借口家有急事,请求晚上朝。过后,韩琦上殿单独面见皇上,说:“我不敢惊动圣上,但有一封信必须请皇上过目,要当面说清楚,只是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