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从三年级开始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
包头市青山区二0二小学袁之鉴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于中段(三四年级)的学段目标中这样要求:(一)识字与写字1.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二)阅读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6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7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针对以上学段目标要求,特别是对阅读提出的目标要求,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具体心理特征和学情,我从三年级开始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只有认真抓好学生语文课的课前预习,
1
f学生先行一步,做到有准备的听课,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进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然而,在以往的研究和观察中,我发现我们的教师对预习虽然很重视,但缺乏对课前预习科学的安排和指导,而把着力点主要放在随意的读上,简单布置学生提前读课文的遍数,而没有目的性和方法性的指导,结果预习的效果并不好。爱因斯坦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人;法国前总理、教育部长埃德加〃富尔语曾经说过随着社会的高速进步与发展,人类知识呈几何级地增长,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教师对学生最大的贡献不仅仅在于课堂教会多少知识,而是在学校中逐步培养学生会学习的能力,这才是教育的真谛。而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培养,就是为了使学生掌握自学的能力,虽然在我们的语文教材和教参中没有很大幅度强调预习对于语文课堂学习的重要性,但正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各单元课文前就有单元导读(或自读提示,课文后有思考和练习)。其实,这些导读同思考和练习就是课程标准中对于学段目标的细化和落实,了解编者的目的和意图,教师就应该有的放矢的因课而异的布置预习。语文课的预习有全册性预习、单元性预习和单篇性预习三种。三年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