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发展生态农业与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1生态农业的特点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农学原理,运用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并积极吸收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从本地资源结构出发,因地制宜地搭配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的比例,合理有效地投入一定的物质和能源,以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统一的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模式。(1)生态农业吸取了有机农业的优点和无机农业的有益部分,强调把无机农业措施纳入农业生态系统中,以克服“石油农业”“化学农业”对环境和人的消极影响,寻求自然和人工生态因子的合理结合,构成一种有机和无机相结合、生态系统内部有机投入和外部无机投入相结合、不断扩大物质和能量循环的农业体系。(2)生态农业是一个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是自然再生产过程和经济再生产过程的结构与功能相协调的高效农业,它主要不是靠无节制地投入物质和能源,而是尽量减少或合理有效地投入物质和能源,减少原材料的输入量和残渣物的输出量,运用生物本身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高效地利用太阳能,使农业生产高效持久地发展。(3)生态农业要求顺应自然规律,按照生态规律发展农业,
f合理利用各种农业自然资源,维持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证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优化农业生态环境。生态农业按照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要求,全面考虑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因地制宜地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建立最佳的生产结构和农业经济结构,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生态系统中各要素的利用率,促进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4)生态农业能够降低农业风险,生态农业系统的自我组织和自我调节功能,对生态系统内部的变异和外界的灾害性生态环境因素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增加了农业生态系统对自然灾害、社会风险的承受力,降低了农业风险。2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21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目前,我国农业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大部分地区生态农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农业污染问题,集中表现在滥用化肥、农药上。我国由于大量施用化肥,不仅造成了水体污染,而且引起土地板结,土壤生产能力和农产品质量下降。同时,由于滥用农药,使土壤、水体和大量农产品受到污染,并导致许多地区的农田生态平衡失调。发展生态农业,可以避免对自然资源掠夺式经营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