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情感教育与中学作文教学
作者:刘昭周耀荣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08年第10期
【摘要】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基石和出发点。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中学语文理应当仁不让地高扬起情感教育的大旗,将情感教育理念贯穿于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情感教育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素质教育
中学生的作文过程不同于一般的学科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学生心智的反映,是学生人格内涵的体现,是学生内心深藏着的情感的涌动。这里的情感不是抽象的,而是有血有肉的,有着生命的张力。
可是长期以来,不少老师把写作看作仅仅是一种“技巧加思想”的产物,其作文教学只偏重于“技术”操作,偏重抽象、概括、提炼等等逻辑思维的训练,而轻视了学生在整个作文过程中的审美情感、精神意志、个性和情趣的介入。作文教学的效率低下与语文教师的吃力不讨好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长期以来,我们没有切实地在学生审美情感与心理素质培养方面下功夫,导致了学生作文中的情感的缺失。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作文教学的主体是语文教师,而写作的主体则是学生。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作文时如果对写作的内容无动于衷,或是胡编乱造,这不仅仅是一种不正常的写作行为,而且反映了一个人的审美品质,是人格缺陷,对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必须认识到,情感是作文全过程的基本点,是推动写作的原动力,只有“心动”才有“笔动”,情感是写作所表现的内容,是使作品获得生命力和感染力的关键。用黄宗羲的话说就是,“凡情之至者,其文未有不至者也。”
那么,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启发和诱导中学生的作文情感呢?
第一、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激发作文情感的前提是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情动”,“情动”而后才能“辞发”。这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培养。首先是激发学生心灵中沉淀的情感并使其得以反馈再现。这里的重点是教师的形象教学和引人入胜的启迪点拨。教师在学生写作之前的情感铺垫与激发更为重要。因此,在命题时要注意扣住学生情感的兴奋点,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其次,在学生的内在积淀被调动出来后,语文教师还要进一步“撩拨”,即扣住学生的情感中枢进行写作启悟引导,介绍一些名篇佳作供学生进行品味、赏析、借鉴。再次,语文教师要适当地给学生预留“自留地”,即提供一块供学生自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