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有说的愿望。英语课堂上的活动设计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师生问答,学生与同伴的合作活动,小组讨论等,都能让学生们参与到说英语的活动中。例如,我在讲“Whatdoyouthi
kof…?”句型时,教师用自己穿的一件新衣服引起大家的注意,问他们这件衣服怎么样。大家发表了看法的同时新的形容词就被引入了,还能扩展一些课外词汇。然后又针对一些学生不爱穿校服的现象,讨论了他们对校服的评价,还有同学提出了改进校服设计的方案;部分男生头发过长,听到多数同学不喜欢这种发型的观点后,第二天自觉地将头发剪短了。这样的讨论既激发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热情,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解决了一些令班主任头痛的班级管理问题,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创设民主、宽容、和谐的口语交际环境
初中的学生,由于受英语信息刺激较少,且因母语的干扰,在面对全班同学和老师用英语交流时有许多顾虑,有时不免出错和胆怯。因此,教师要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在学生出错时,不要立即打断学生纠正错误或过多的指责。这样必然挫伤学生说英语的积极性,致使学生怕出错而不敢开口说英语,则不啻于教师亲手堵塞了学生获得口语能力之路。再说,若只着眼于向学生指明错在哪里和要求学生改正错误,大量课堂时间则花费在“出错改正”这一循环往复之中,而运用英语的能力却得不到提高。事实上,每个说英语人的身上,都带有成千上万个“错误”,说错一句就等于扔掉一个“错误”,说得越多,错误扔掉得越多。只要能大胆地说,错误就会越来越少,最后也就没有错误了。教师也可以课下将学生们口语中常犯的、难改正的错误集中在一起,分析出错的原因,研究怎样才能帮助大家尽量克服,避免出现类似错误。
三、有针对性的口语训练
英用“应用语言之父”帕尔然认为:“学习英语,需要开口、会念、会说。”有针对性训练就是在消除学生学习的紧张感、恐惧感之后,必须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口语语料输入训练。在开始阶段,教师可以将对话用朗读、背诵、给上句接下旬的方式进行处理。这些教学方式相对枯燥,但对于掌握基本的交流技能却效果良好。为了避免技能训练的枯燥,可以适当采取做游戏、猜字谜等形式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要对学生充分强调语青的正确性和语音语调的标准,培养口头表达力求准确的意识。
以小组为学习单位,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每个学习小组46人,注意按学生的英语成绩进行合理的组合搭配,课堂上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对话训练、课本剧表演、问题讨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