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谈新课改下初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
2010年我市高中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将全面使用高中课标教材,这对于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和担任高中数学教学的教师来说,教学内容的衔接将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因为初中教学在某些方面降低了要求,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的学生在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等方面距离高中教与学要求的差异相对在增大,在适应高中学习的知识、方法、能力、心理等诸多方面显得准备不足。数学上主要反映在:初中与高中数学教材在某些基础知识内容上出现了“脱节”1.涉及“解三元一次方程组”.初中课标、教材中已不作要求,但在人教版教材中均出现了较多的“解三元一次方程组”,如果在高中数学中必须用到,那么就应该在初中数学中增补这部分内容.例1.(人教A版必修2第125页例2)△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5,1),B(7,-3),C(2,-8),求它的外接圆的方程.类似的习题还有一批,均需要用到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甚至是三元二次方程组.2.涉及“解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初中课标、教材中已不作要求.例2.(人教A版必修2第134页例2)已知直线l:3x+y-6=0和圆心为C的圆x2+y2-2y-4=0,判断直线l与圆的位置关系;如果相交,求它们交点的坐标.也涉及“解由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和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3.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初中已删去不讲,而高中的运算还在用;
f因式分解初中只限于二次项且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作要求,但高中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如解方程、不等式等例3.已知曲线y=13x3+43求曲线过点P24的切线方程.分析:对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用到了添项与拆项以及立方和与差另外,初中数学课标对运算的复杂的程度进行了硬性规定,如: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其中的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提公因式法、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二次)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关于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这些使得初中数学课标教材的“复杂符号运算水平”的训练大为减少.而高中数学的“复杂符号运算水平”的习题比以前并没有减少,造成学生学习的层次落差过大.4.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例4.判断函数ylog2xx21的奇偶性分析:用到了分子有理化。5.初中教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