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方案篇二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的体制,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二、实施目标以课改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形成知难而进的品格,消除畏难心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因势利导,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三、校本课程组织机构
f1、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组长:校长副组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组员:班主任、学科组长2、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组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副组长:学科组长音乐、美术、体育、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等相关教师3、课程实施督察小组负责课程实施的督察组长:校长组员:班主任、物理、化学、地理、综合实践课程副组长:政教主任、年级主任组员:班主任、学科组长四、课程内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校为基地,充分利用我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努力发掘本地教育资源开发出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拟设置符合学生兴趣、需求、促进学生发展的七大类课程:1、认知类:认识自身以及身边的人、事及事物尺寸、重量、年龄、生日等2、欣赏制作类摄影、剪纸、折纸、面食制作、绘画、图片当地名胜风景3、音乐类民歌、小曲调、乐曲、舞蹈等
f4、体育类球类、跳绳、毽子等规则、技能5、礼仪教育道德规范、文明用语、语言艺术、常用交际用语、英语常用交际口语等。6、地方人文本县历史名人故事、县名及村名的由来及变迁等。7、信息技术计算机基本知识及技能五、实施办法1、据校本课程开发指南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对教师及其提供的课程材料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开设科目和开设时间。2、布初评通过的校本课程科目及教师名单,推出校本课开设科目菜单供学生询问和选择。3、加强校本课程的计划性。开学初始认真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的框架。日常的教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