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
引言顶岗实习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学生提高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组织在校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企业也可以通过顶岗实习,培养自己后备力量。因此,在顶岗实习当中,可以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赢的局面。在20092013年期间,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每年都与企业合作,各个专业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学生到企业从事1到2个月的生产实践活动,实现“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这样的模式,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丰富了学生实际操作经验,为学生今后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然而,在顶岗实习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心理会出现一些变化,我院在与企业深度合作的过程中加强了学生的管理,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干预和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3年5月,我们再次作为顶岗实习的指导老师,带领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2011级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顶岗实习工作,本次实习的地点是冠捷显示科技(厦门)XX公司,我们在过程管理中针对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1顶岗实习中学生心理变化的三个阶段顶岗实习不像平时学生在校的专业实训,学生是走出校园进入企业真实的生产岗位,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
f化,在实习期间的不同阶段,学生心理会出现一些变化。11顶岗实习初期阶段这一阶段一般是实习开始的前1周。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层面容易出现波动。顶岗实习给学生提供了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个平台,大多数的学生在刚踏入企业时满怀期待,心理表现为激动、兴奋,期望能够更深层次的认识自己的专业,对所学专业的工作环境、工作岗位、福利待遇等认识还是比较理想化的状态。但是,这一状态很快被企业的现实所打破,出现了情绪波动的状态。主要表现为:一、心理反差大。在一线工作,时常加班加点,体力消耗大,学生一下子不能适应工作的辛苦,叫苦叫累的现象比较普遍,出现抱怨、抵触甚至离岗的念头;二是学生不理解顶岗实习的真正意义。对专业期望太高,认为自己是大学生,不应该在一线岗位上机械重复地工作,觉得顶岗实习对自身专业的提高没有多大帮助;三是出现心理的不平衡。企业生产一线的员工,大多数是学历不高的工人,学生在生产一线上有时要受一些文凭比自己低的班组长的指使,心理不平衡,出现不满和抵触的现象。12顶岗中期阶段这一阶段是技能熟悉阶段,也是自我调整与适应期,一般是在顶岗实习的第27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