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杨竹流域生态文明新农村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
(20102020年)一、规划背景
(一)规划区概况
杨树港和竹皮河是荆门城区唯一的排污河流,多年来,受城市工业污染较重。规划区地处两条河流流经区域中间,是典型的城郊结合地带。作为城郊结合部,规划区域有着优越的区位优势,理应成为荆门市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但杨竹流域严重的污染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不但使其成了荆门市农村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同时也是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对较低的区域(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治污和治穷,。已成为这个地区农民群众最迫切的愿望。规划区涉及一市(钟祥市)一县(沙洋县)两区(东宝区、掇刀区)、四镇(石牌镇、牌楼镇、麻城镇)两办、22个村(场),145个村民小组,498个自然村(湾),7751户、274万人,国土面积141平方公里,属于“三区合一”地带。其中,钟祥市有3个村,分别是石牌镇的彭墩村、皮集村、胡刘村;沙洋县有2个村(场),分别是双庙村、帅店林场;东宝区有12个村,东宝区有牌楼镇的花竹村、来龙村、泗水桥村、江湾村、杨冲村、荆东村、冯庙村、荣星村、革集村、荆钟村、城山村、原种场社区;掇刀区有5个村,分别是麻城镇的蔡院村、火山村和掇刀石街办的双泉村、迎春村以及白庙街办的江山村。
(二)规划区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1、经济结构层次低2009年,规划区粮食总产32万吨,棉花总产24985吨,油料总产67635吨,水果总产2482吨,蔬菜总产21万吨,生猪出栏65万头,家禽出笼63万只。全年GDP总量为30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63亿元,第二产业071亿元,第三产业067亿元,比重分别为5415、
f2358和2227,农民人均纯收入5297元。总劳动力13569人中,从事农业生产的有9000余人,占到将近70,二、三产业对当地居民收入的贡献份额相对较低。2、基础设施条件差规划区内交通、农田水利和供水等基础设施水平比较低。第一,交通发展滞后。规划区内尽管建成了通往外部的干线公路,但建设标准偏低,多为三、四级公路。区内的公路网络还未形成,严重影响着居民的出行,同时制约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二,水利设施老化。规划区内的农田水利工程大多建成于上世纪50年代-90年代初,工程建设标准低,配套不全,且老化、人为毁损严重,许多水利工程已不能正常运行,防灾能力十分脆弱。第三,供水、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大部分村缺少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除双泉、迎春、来龙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