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单元及教材分析】《涉江采芙蓉》是人教版语文新课标必修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四篇文章。第二单元学习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该课可承担的教学内容是在“反复吟咏”的基础上,“体会诗中的思想情感”同时有别于必修一诗歌单元的是,需要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理解《涉江采芙蓉》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
【教学目标】1诵读理解诗歌。(知识能力)2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过程方法)3通过诵读、理解,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1在朗读背诵的基础上描绘出采莲思人的画面感。2理解中国古典诗歌中思乡怀人的“哀伤”和“美丽”。
【教学方法】对话探讨法多媒体演示法
【教学课时】
f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中和小学已经学过很多中国古典诗歌,古人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也善于用丰富的诗歌内容和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远的如《诗经》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近的唐诗有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宋词有李之仪的“我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元曲有徐再思的“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二、文学常识介绍《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三、介绍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吟读、译读、背读、阅读。
1、吟读:体会情味(方式:听录音、尝试读出情味)
要求:
fa声音要有起伏。b节奏比较自由。c读出一点古人的味道。教学过程:(1)学生齐声朗读一遍,正音。(2)提出要求,请一位学生按照要求吟读一遍。朗读指导:五言诗的断句二三字格式,二一二格式本诗采用二三字格式断句,但是在朗读的时候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3)全班齐读。
2、译读:理解内容(方式:师生探讨、学生分享)
要求:a将古诗译为现代散文b尽量做到字句优美c用解释扩展的方法来解释,即将有的字解释一下,把有的意思扩展一下,加入一些自己想象的画面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