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答案A解析根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可知,①地位于30°S~40°S大陆的西岸,由气候图可知,①地6、7月降水偏多,但气温偏低,可判断①地属南半球地中海气候。8.造成①②两地降水不同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因素B.地形因素C.海陆分布D.太阳辐射答案B解析安第斯山脉阻挡了西风到达②地,①地为迎风坡,降水丰富,②地为背风坡,降水较少。
f2017江门模拟读某地区图,回答9~11题。
9.图中M山地东、西两坡山麓地带的植被类型A.均为热带草原B.均为热带荒漠C.东边为热带雨林,西边为热带草原D.东边为热带草原,西边为热带荒漠答案C解析由图示的纬度位置,判断该地应受东北信风以及暖流的影响,则M山的东侧为东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故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而M山的西侧为东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10.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图中M山的成因与哪两个板块碰撞挤压有关A.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B.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C.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D.印度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答案B解析M山位于20°N以南,结合全球板块分布示意图可知,该山脉由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11.M所在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A.水稻种植业B.商品谷物农业C.热带种植园农业D.乳畜业答案C解析M所在地区位于中美地峡,气候为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农业主要种植热带经济作物,发展热带种植园农业。
f二、综合题共56分12.2018安徽师大附中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2016年巴西人口约2.077亿,人口分布不均。巴西历史上多次迁都,1763年由①城市迁往②城市,1960年由②城市迁往③城市。下图为巴西人口分布区域图。下表为巴西五个区域人口密度表。
区域划分ⅠⅡⅢⅣⅤ
区域名称北部中西部东北部东南部南部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10以下10~5050~100100~200100~200
1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相同,成因不同。分别说明两地气候成因。8分2简述由②迁都于③考虑的主要因素。8分3描述巴西人口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8分答案1甲地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乙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沿岸巴西暖流增温增湿。2自然原因:高原内陆气候较为凉爽舒适;靠近河流,水源充足。社会原因:便于国土管理与开发,带动西北部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差异;减轻东南沿海城市的环境压力。3特点:西北少,东南多。原因:西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气候过于湿热,不利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