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浅议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朱王堡明德小学马兴我们一直提倡教师在课堂上要运用启发式教学。而启发式教学更多的要靠提问来实施。问题设计的好,课堂教学则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设计的不好,则散漫无章,索然无味。那么如何提问呢我就教学课文《飞夺泸定桥》一例来浅谈几点:一、独立自学小学语文新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得知识,形成能力”这里的“自主语文实践活动”,就是教师尊重学生个性,开发其语文学习潜能,培养其学习语文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主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职能也相应的发生转变:由过去学生学习的“牵引者”成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管理者”,创设了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研究的情境和途径,教师是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导航员”。我在教学《飞夺泸定桥》第一课时时,就采用以“疑”激趣,让学生讲一讲,通过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要用‘飞夺泸定桥’,而不用‘抢夺泸定桥’?‘红军有没有夺下泸定桥’?”我没有当场解疑,而是让他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自读课文,发现答案。一种神圣的使命感驱使学生热火朝天的行动起来。我总结了一下,他们采取了以下方式:(1)看——看课文及有关文字辅导材料,看教师板书;(2)听——听同学的意见,老师的提示等;(3)问——提出问题,请教同学和老师;(4)记——记下知识和方法的纲目要点,自己学习的重点、难点等;(5)议——积极主动与同学、老师交流个人思维过程、思维等,并即时回顾反思、调整学习的内容等;(6)评——进行自我评价,了解什么有什么猜想?还有什么没解决等。学生的自学代替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果然收到很好的成效,自学能力有了显着提高。二、问题激发早在30年代,陶行知就言简意赅的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这就为教师营造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变成“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还是以《飞
f夺泸定桥》为例,我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学生自学当中产生了一些畏难情绪,我适时提出:在学习过程中你们遇到哪些困难呢?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也许是学生已经习惯了师问生答的形式,一时间竟没人有勇气站起来,我便采取以问引问的方法:老师有一个问题不太懂,大家能不能帮忙?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我的带动下,许多同学也踊跃的举手提出它们的疑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