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动”起来
作者:许平来源:《新课程上旬》2014年第11期
摘要: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确保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然而,以往沉闷的、被动的课堂只是让学生静静地等待着教师的知识传授,致使学生也越来越看不到学习的乐趣,严重影响了语文教材价值的体现。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探究中重拾学习的信心,进而也为高效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动”起来;素质教育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素质教育下,只有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动起来,才能真正让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带来的成就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师,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语文课堂带来的乐趣,最终确保学生在教师营造的轻松环境中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
一、组织学生进行复述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组织复述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的“口”动起来,一方面是要学生动起来,另一方面是要学生在坚持锻炼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随之得到提高。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在“复述活动”中“动”起来,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为了打破课堂的沉闷,也为了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这节课即将结束时,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复述活动”,首先,引导学生重新阅读文本,并理解文本大意。之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自主组织语言进行文本复述。切记文本复述不是简单的中心思想的概述,也不是背诵全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在自己理解文本描写的故事梗概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语言,像讲故事一样,将故事重新讲述给其他同学。当然,新的教学形式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让学生的“口”动起来。
二、组织学生进行对比活动
对比活动的开展是要学生的“脑”动起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们的教学方法基本上采取的是“一刀切”和“满堂灌”的模式,导致学生就像一个大容器一样等待着教师将知识灌输到自己的大脑中,可以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本没有动脑的机会和时间,严重阻碍了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我们可以组织对比活动,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文本中所赋予的情感,进而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