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与防治措施探讨摘要:通过介绍黄土的各项物理参数、结构特征和各种力学性质,来分析黄土产生湿陷的主要原因,介绍了黄土湿陷性的评价方法及其湿陷程度的判断。分析并总结了处理黄土湿陷性的常用方法及不同的处理方法所适应的范围及各自的优缺点。根据黄土产生湿陷的主要原因水,提出了针对黄土路基的防排水措施。为湿陷性黄土路基的设计和处理提供参考。关键词:黄土;湿陷性;处理方法;防排水措施1引言我国黄土分布面积约为635万平方千米,占世界分布总面积的49%左右,而湿陷性黄土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湿陷性黄土由于其特殊的物理结构和力学特性,造成其在干燥情况下具有很高的强度;而受水浸湿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强度也随之降低,引起路基的破坏。而湿陷性黄土在道路工程中又比较常见,因此本文针对黄土路基湿陷性提出了常用的处理方法,也针对黄土产生湿陷的外因水,提出了防排水措施,以此来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2黄土的性质21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黄土在干燥时具有较高的强度,而遇水后表现出明显的湿陷性,这是由黄土的特殊成分和结构决定的。黄土主要结构特征是具有明显的大孔性,结构疏松,孔隙度大,一般为33~64%。干容重与土
f的孔隙度有关,土的孔隙度越大,则干容重越小。干容重是评价黄土湿陷性的一个综合性指标,通常认为干容重越大,其湿陷性越小。黄土的抗剪强度c、φ值与黄土的湿度、结构关系密切。其内摩擦角(φ)为5°~31°,内聚力(c)为0~042×105pa。黄土的压缩性及抗剪强度受黄土的成因、结构、组成及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所以不同地区的黄土其压缩性及抗剪强度也有所差别。
22黄土湿陷性评价221黄土的湿陷性(1)湿陷系数的确定。(2)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应根据湿陷量的计算值和自重湿陷量的计算值来判定。3黄土地基的处理措施31地基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的原理,主要是破坏湿陷性黄土的大孔结构,以便全部或部分消除地基的湿陷性,常用的处理黄土路基湿陷性的方法有以下几种:311浅层换填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局部或整片处理,一般换填土多为灰土、素土、沙石等。具有施工简单,效果明显的优点。但只能对地基浅表层进行处理,处理深度一般为1m3m,湿陷黄土路基常采用该方法处理。该法消除湿陷性的原理:换填土用于置换基础以
f下适当范围内的湿陷性土层,以降低路基的湿陷量,此外,换填土还可视为地基的防水层,以减少下卧层天然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