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关键区原则;方便实用原则及经济合理原则。※可靠性:监测系统应能真实地反映被监测对象的变形情况,以使所获得的信息可靠,故拟采用多层次监测。※安全性:监测系统主要为施工安全服务,应能对工程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并可预防因施工造成的灾害。※经济性:在保证上两项的前题下,力求经济合理,具体表现为根据不同地段重要性的不同,工作量的设置区别对待,并对其观测频率也加以区分,即重点监测关键区。3、监测项目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基坑监测的基本原则及本工程实际情况,该基坑监测项目及工作
f量如下:
监测项目
监测部位及项目
点数预估监测次数
边坡顶部、支护桩顶部水平位移21个
40次
边坡顶部、支护桩顶部沉降
21个
40次
支护桩深层水平位移
12孔
40次
支护桩内应力
12个
40次
洪山体育馆主馆维修及辅助训练
支撑轴力立柱沉降
35个31个
20次20次
馆建设项目
立柱水平位移
31个
20次
钢骨砼柱水平位移
22个
40次
周边建(构)筑物沉降
58个
40次
周边地下管线水平位移
11个
40次
周边地下管线沉降
11个
40次
监测基准点
基准点
6个
40次
备注:周边建(构)筑物变形监测点及周边管线变形监测点的最终数量根据现场实
际情况而定。
4、周边环境的目测巡视,观测暂定40次。
三、监测依据
本方案编制的依据
1、《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T1592012;
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6、甲方提供的图纸、支护设计方案和相关技术资料。
f四、监测内容及方法
根据以上本工程实际情况概述、《技术规程》及基坑监测的基本原则,本次监测采取的方法、内容,分述如下:1、边坡顶部、支护桩顶部、立柱、周边管线及周边建筑的沉降监测
基坑周边及支护体系顶部的沉降观测是基坑监测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各观测点布置应以全面查明支护结构及其周边环境在全部施工过程中的沉降为目的。本工程沉降观测,使用苏州一光仪器有限公司DS05型水准仪,布设3个以上水准基点,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方法施测,沉降观测点采用苏州一光仪器有限公司DS05型水准仪和两米铟瓦水准标尺。每次施测前要检查、校正i角;每次观测要采用仪器设备、测站线路、观测人员“三固定”的方法借以提高观测精度;每次观测还应注记基坑施工进展、天气情况,并绘制观测点位置平面图;每次观测采用附合或闭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