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一)“学生对导师制的预期”数据分析。1学生选择导师时的关注点。在回答“您最看重导师的哪个方面”时,有7979的学生选择科研能力,7766的学生选择
f人品。学生最看重的是导师的科研能力,这证明在学分制背景下导师的科研能力关系到能否给予学生专业方面的指导。只有2128的学生选择学历,1702的学生选择职称。2学生希望从导师制中获得的帮助。通过本科生导师,您最希望在哪些方面得到帮助?9043的学生选择全面认识自己,确定发展方向,8404的学生学习方法,5213的学生专业介绍,5106的学生人际交往,3617的学生排除心理障碍,调节心理状态,266的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2766的学生适应大学生活,2872的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核心,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学生期望导师给予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其中最希望得到导师帮助的是专业指导和成长。(二)“实施现状数”据分析。此模块针对导师制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内容涉及交流时间与频率、师生交流场所、导师每次指导学生人数、师生交流内容、导师指导方式等。1交流时间与频率。从交流的频率看,导师与学生一学期会谈的次数在两次以上的为7872,学生与导师每学期主动联系次数超过两次的为617。从每次交流时间看,导师每次与学生见面交流时间在15分钟—30分钟的为4255,30分钟—60分钟的为383。而学生期望与导师交流的时间化15分钟—30分钟和30分钟—60分钟的分别为3191,5106。无论交流频率、次数、时间,学生期望的与实施的情况基本都是吻合的,这表明
f大部分导师与学生在这方面有高度的默契,差异很小。2交流鏊。导师指导的场所通常在:8191在办公室,5319在图书馆,5532在教室。学生期望的6489在图书馆,50在办公室,3723在教室。学生期望交流的场所与实际交流场所之间还是有一些差距。对于导师来讲,个人办公室在场地的选择上更为方便和自由,而对学生来说图书馆更适合师生之间进行专业交流。3导师每次指导学生人数。导师每次指导12人的占4043,3人以上占3617,5人以上占2021。学生认为一个导师每次指导3人以下最为合理的占3936,指导35人的占50。在每次指导学生人数方面,导师每次同时指导人数在3—5人之间最为合适。4师生交流内容。9468的师生交流内容为学习,7766为就业,2128为思想品德。从数据可以看出,学分制条件下,导师更有利于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进行指导。而在整个社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就业成为师生共同关注的话题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