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的方式和流程都是一样的。模式的过于单一会造成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对于教师的创造力也产生了一定的束缚。在过去的教学方式中,高中语文的教学流程是先让学生自己读熟文章,然后老师对着教案刻板的讲解文章背景和作者的简介,由学生来概述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并总结写作的特点,最后由老师去评判学生分析的是对是
f错。而对于探究式阅读教学的流程则是先读课文,然后进行分组,大家讨论后让每个小组进行组间交流,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模式刚刚建立的时候,由于学生和老师的好奇心会让学习的整个过程显得轻松,但是一成不变就会让学生感到厌烦。这就要求老师在运用探究式阅读教学的时候要与其他的教学方式互换使用,根据文章的内容和年代采取不一样的方式。比如讲述古典文学的时候,有些东西光靠学生的小组交流是感受不到文学的魅力的,需要老师就重点内容仔细讲解,才能让学生理解领会文章的要义。4脱离实际。文章的种类很多,有的离学生日常生活的环境相近,有的是学生的理解力、认知力之外的文章。相近的生活状态会使得学生感知文章大意迅速、准确,而在学生理解力之外的文章会让学生不明大意,甚至产生厌学的心态。探究性阅读教学是希望学生有一定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善于思考的能力,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老师也要在认清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不顾实际情况,盲目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只能迫使学生离期待的目标渐行渐远。在认知能力上,高中学生相对于初中生、小学生来说无疑是高水平的,但是由于学生接触的事物少,并在准备大型考试的前提下,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相对大学生来讲是低水平的。所以,已处在教书育人岗位上的老师更应该明确:内容是不是能理解不是老师说的算,而是要听学生自己的表述,多去互动,才能将探究式阅读教学运用得更好。
f二、层次的设计原则和对教师的要求层次性的设计是要符合高中生的认知、学习、生理的发展规律,在此前提下展开对文本阅读的最高效率的教学探索。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它拥有着和其他方式相似的规律,也存在着一些特殊的地方,这就要求仍有其他的原则需要补充。首先,就是要明确高中生的思维发展的特点,只有抓住思维发展的特征才能将层次设计满足高中生的使用需要。在设计层次的时候,应注重突出每个思维种类的练习,让不同的学生都能针对自己的弱点来进行强化训练。其次,了解每个学生的现实水平和通过指导能达到的水平。两个水平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