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的意见出发,不断地辩驳上升,有利于磨练人们的哲学思维能力,并帮助人们不断获得更真实的意见;不过,最后对真理的把握,仍超出的辩证法,指出某种跳跃性的理智直观。最后,当西方形而上
f学思维衰败之后,辩证法取代它成为一种主要的把握真实的思维路径。
二、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主要内容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共十四卷,按照内容主要可分为四大块:1、哲学概论及亚里士多德哲学史。
哲学概论主要涉及第一、二、三卷。第一卷第一、二章,亚里士多德从人本质是求知的动物这一命题出发对哲学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第二卷和第三卷还进一步谈及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卷第三章及其后,亚里士多德对他前人的哲学进行了探讨,可称作亚里士多德哲学史;第十三、十四卷继续讨论柏拉图的数论理论。2、o
tology
这大块主要研究bei
gasbei
g;存在之为存在,可称为存在论。涉及第四、五、六卷。3、ousiology
这大块主要研究ousia,也即primarybei
g,中译为实体或首要的存在。涉及第七、八、九卷。4、theology
这大块主要研究God,即最为严格的实体。主要涉及第五、十二卷。
f思考题1、2、何为“先天”,何为“后天”?西方形而上学的主要问题:一与多的关系问题。
f第二讲:求知是人类的本性(卷一,章一、二)
一、求知是人类的本性1、亚里士多德对人本质的三个定义:人本质是理性的动物;人本
质是城邦的动物;人本质是求知的动物。后二个定义是对第一个定义的不同方面的展开:城邦是理性的事业、理性的人类组织;求知是人类理性对知识的获得。2、对人本质是求知动物的简单证明:人类喜欢使用感觉,特别是
视觉;因为通过观看,我们能够辨明事物之间的许多差别,从而更准确地认识事物。比较:《诗学》:模仿出于人的本性,诗艺的本质在于模仿;模仿出于获得知识。3、认识的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
感觉回忆经验技艺纯粹理论知识智慧。A、感觉所有动物都有;回忆有些动物有;经验动物很少有;技艺只有人才有。B、技艺已经是知识。知识与经验的区别是普遍与个别的区别:经验知其然,知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简言之:知识是原因之学,知道事物为什么如此。补充理解:亚里士多德强烈在具体运用上,感觉经验有些甚至比知识更重要:有知识无经验的人不一定能运用;有经验无知识的更能
f运用。这一点在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特别具有某种意味:伦理学是实践的科学,关乎运用,而运用强调具体知识的重要性,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