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流和共同发展,更是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成功快乐的法宝。
但是正如书中所说到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例如重“学习”轻“合作”,学生“作”而不“合”;重“形式”轻“实效”,合作已名存实亡。那么如何避免这些问题,真正领会合作学习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也作了一些尝试,采用到一些书中提到的策略保证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和有效性,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来谈谈感受。
一、小组分工明确
合作学习小组是学生合作学习成败的关键之一。在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上,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4人,组长一名,负责组织工作;副组长一名,负责协调、记录工作。另外两名组员由小组内部协调安排学习任务。这样既可以保证小组学习有序有效的进行,又能为全班交流提供方便。教师可以就同一个问题请不同小组相应的学生发言。这样做不仅利于不同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还促进小组的共同发展。
二、开拓学生思维
课文的重难点是一篇课文最具有挑战性的地方,这里也就是要学生去讨论解决问题得地方。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一课,针对课题提问“这篇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鲁迅先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合作解决的意识和欲望都会更加强烈。在小组中让他们自由发挥,合作完成。在这里要学生去深刻的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就较难,有的同学一个人没法独立完成,就需要小组先讨论交流好了再总结。然后互相检查,提出不足,共同进步。因为小组内的两个组员是学习相对较薄弱
f的,在这时组长与副组长就起到了一个辅助他们的作用,帮助他们完成学习内容。
三、指导学后质疑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充当着“指导者”的角色。必要时进行干预,看到合作冷场时就要采取灵活有效的措施来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的大胆表达。特别是小组交流完毕后,老师要指导小组成员如何就发言进行整理和对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予以总结等。尽量做到环环相扣,层层把关,保证学生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实践证明,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学会了团队合作和自我表现,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
f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