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内容提要:数学课不同于思想品德课,它没有一个固定的思想教育点。但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因此,结合数学学科特点,挖掘教材德育因素,优化教学过程,发挥教材本身思想教育功能。向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成为了数学教师的一大挑战。关键词:结合
学科特点
德育渗透
《小学数学教育大纲》中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用数学史上的光辉成就的材料,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的重大贡献,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祖先以高度智慧所创造的价值,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我在教学《圆周率》时,就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大约在1500多年前,我国古代的著名数学家祖冲之发现了圆周率应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计算精确到6位小数的人,他得出这样精确值的时间比国外的数学家要早一千年。通过对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故事的介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热情。二、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技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联系实际,阐明所学知识的用处,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浅出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我们在一年级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前”时,就可以通过主题图让学生了解“从昆明到重庆,大约要飞行45分”、“这栋高楼有85层”等生活实例,知道这些生活实例都要用到100以内的数,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需要,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情感体验;二年级教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要使学生知道已学过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不能满足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需要,这部分知识在今
f后的学习以及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经常用到;三年级在教学“24时记时法”时,可以介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