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远的历史上,不是还有过这样的事吗?教育工作,不过是依据常识并教会学生遵守常识,学会学习并养成好习惯。至于我们在教育中的发现和创造,最终也必然成为常识的一部分。我们中国人经常宣传每一种职业的辛苦,诸般不易,而往往忽略了职业在“进乎技矣”的境界中的幸福与乐趣,这也造成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种种顾虑。而教育是陶冶人之心灵的职业,它应当有比一般职业更多的快乐。五年前,当逢会必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时,我觉得基础教育需要一个准确一些的工作目标,因此我试图提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也要办对民族未来负责的教育”。毕竟是“基层教师”,我的声音显得微弱。一年前,在和青年同行交流的时,看到他们的生存状况,我又想把这句话充实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也要办对民族未来负责的教育,还要办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的教育”。我在教师进修班说这些话时,老师们又笑了,他们大概觉得这仍然不过是个“基层教师”的思考。但是,我的思考仍然没有停止。我想到,“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是教育政策制订者和管理者的职责,也应当是教师自身的追求。如果教师不敬重自己的职业,没有自觉的进德修业的意识,他能有职业幸福感吗?和我们当年不同,现在年轻一代教师赶上了一个比较好的时期,他们接受的教育比我们完整,他们视野辽阔,有现代意识;同时,他们也遭逢富有挑战的环境,各种教育思潮的撞击和无数的物质诱惑,让一代青年教师的成长经历了更多的考验。在和青年同行的相处中,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到,仅仅关注教学技术层面上的发展远远不能解决问题,比之教育技术,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更为重要。有正确的教育观,教师的专业发展才可能有正确的方向。同样,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的形成,仅靠恪尽职守也是不够的;教育者的理智与情感,将使他的职业生命绽放出绚烂的光辉。当然,在结束教学工作之际,我也想到,一名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他在持续的学习中,可能会更多地领悟教育教学的常识。我们在冷静地辨析教育现象的同时,还需要遵循客观规律,创造性地建设教育教学的新局面,在这方面,老教师也应当有所贡献。每次培训和交流,几乎都有青年教师向我倾诉工作中的烦恼,他们说的种种现象,的确是师范教学中没有描述过的,教育学教科书不可能穷尽一名教师将要遇到的全部问题。在实践中,我们都遇到过许多有意思的问题,这些问题引发我们对教育的关注和研究,我们这一代教师有必要把自己的经验和教训都贡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