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作者:余小琳来源:《速读下旬》2015年第02期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几代语文教育家都在一直探索和实践的课题,像语文教育前辈叶圣陶、张志公、吕叔湘等人都得益于传统文化,在教学中作了非常好的尝试。20世纪80年代的语文教学改革中,涌现了一大批语文教育改革家,尤其像张孝纯先生提出的“大语文教育”思想对语文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近几年,赵谦翔等老师也在语文教学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也都涉及了传统文化的渗透问题。2003年国家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规定:“高中语文课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这意味着语文教学要渗透传统文化因素并以此作为教学内容。一、中学阶段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1)从中国传统文化本身的基本特点来看,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和提高人的思想、文化、审美和道德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崇尚道德、重视智能、强调文化艺术修养、注重人文素质的培育等思想,有利于新时期人的思想素质的提高。中学阶段是学生思想意识、文化积累最重要的时期,传统文化的教育对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从人生观、价值观的角度来看,传统文化对当代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积极作用。历史留给我们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这其中体现个人或群体人文精神的篇章不胜枚举,充分体现了古人积极进取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为五伦八德的伦理与道德精神,对人是仁民爱物,对己是修省立诚,这可透过对学生的基础文化教育而渐渐深入人心。中学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多学习积累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屈原到陆游,从辛弃疾到谭嗣同,古往今来,伟大的人物、优秀的文章、可贵的品质一一在我们面前呈现,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是对灵魂的熏陶,这对于帮助青少年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认识自我价值大有裨益。(3)从提高青少年的知识文化底蕴、培养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传统文化对中学阶段学生知识体系形成、人文观念形成以及个人素养的培养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我们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从中获取文化给养的同时,我们不应该忽视有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本国文化积淀。传统文化底蕴从其内容和表现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