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的安全管理论文
吴大成
(机动部,腾格里庆华己内酰胺事业部705300)摘要:企业应建立健全设备的操作、使用、维护规程和岗位责任制。设备的操作和维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设备操作、使用和维护规程。企业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加强对动力、起重、运输、仪器仪表、压力容器等设备的维护、检查监测和预防性试验。国务院《锅炉压力容器监察暂行条例》和原劳动人事部《锅炉压力容器监察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国家质监局《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都明确规定:从设备的管理维修、生产组织和使用保养等方面应采取技术措施,消除生产过程中的设备不安全隐患,加强设备的维护、检查监测和预防性试验,预防设备事故的发生。关键词:安全管理、设备、危害、安全
一、加强设备的安全管理是法律的使然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和第八十三条都对设备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并明确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其中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测、维修、改造和报废,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第三十一条规定:国家对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实行淘汰制度。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另外《劳动保障法》也对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原因而出现的有害健康的因素(如有害气体、粉尘、放射性物质、高频电磁场、噪音、震动、高温)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二、设备的有害及危险因素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因此消除设备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是确保生产系统安全的物质基础。设备的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导致疾病(含职业病),或能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危险因素则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能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1、机械性危险与有害因素机械性危险与有害因素包括静态危险,如刀具的刀刃、机械设备突出部分、飞边等;运
f动状态下的危险,如接近危险、经过危险、卷进危险、打击危险、振动夹住危险、飞扬打击危险等。2、非机械性危险与有害因素21电击伤:指采用电气设备作为动力的机械以及机械本身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漏电或静电引起的危险。包括:触电危险和静电危险。22灼烫和冷冻危害:如在热加工作业中,被高温金属体和加工机件灼烫的危险,或与设备的高温表面接触时被灼烫的危险,低温金属设备接触时被冻伤的危险。23振动危害: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