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优化结构为主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创新发展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力争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总量,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量、工业技改投入总量跻身全省市州第二方阵内。围绕提高产业发展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壮大一批百亿级产业,发展一批百亿级集群,打造一批百亿到千亿级园区,培育一批百亿级企业,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工业总量快速增长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全面提升我市工业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二)基本原则
2
f4、效益优先与保证速度相结合。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切实推进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在保证效益、后劲的前提下,加快发展,保持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5、优化存量与扩大增量相结合。以高科技增量扩张为重点,优化工业经济结构,壮大主导产业,培植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不断开拓发展空间,扩大总体规模。6、市场导向与宏观调控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着眼于国内外市场及其发展趋势,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引导企业成为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竞争主体。7、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相结合。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工业投入,把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化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紧密结合起来,开发与引进并举,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和设备,带动产业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8、重点发展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坚持扶优扶强,实施重点带动战略,着力培植优势产业和主导产品,坚持列入省“四千工程”的产业、集群、园区及企业优先发展。加快产业化龙头企业优先发展;坚持放开搞活,努力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大企业的龙头作用,促进中小企业及整个工业经济的全面发展。9、发展本地资源产业与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相结合。着眼于经济全球化,大力发展外向型工业经济,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力争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在2015年内有较大地突破性地
3
f进展,逐步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转变。10、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低碳、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努力实现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劳动就业等协调发展,把治理污染、清洁生产和发展环保产业作为五年内工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三)发展目标11、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综合能耗明显下降。全市全部工业总产值达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