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师大附中20122013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主要目的是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C.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D.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2.《战国策秦策》记载:“秦孝公已死,秦惠王代后(继承君位)。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人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王,大王反为臣也。”’对这段话认识正确的是①商鞅变法在秦国民众中的影响非常大②秦国民众普遍反对商鞅而遵从秦王③反对变法的人离间秦王与商鞅的关系④秦国的旧贵族企图废止商鞅的改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公元前5世纪是中华文明也是欧洲文明发展的重要时期。下列表述正确的有①中国的军功爵制开始逐步取代世卿世禄制②古罗马正式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典③中国确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直接管理体系④梭伦改革将雅典引向民主政治的轨道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④4.唐朝前期存在三种土地占有情况。一是地主占有的土地。这种占有关中最多,长江流域次之,关东最少。二是按均田法农民占有的土地。这种占有关东最多,长江流域次之,关中最少。三是百姓自己开垦的土地。在关中地区,农民按均田法占有田地最少,主要是因为该地区A.商品经济发达B.存在井田制C.小农经济落后D.地主占有大量土地5唐朝杜佑在《通典》中记载“自魏晋重置中书之官,居喉舌之任,则尚书之职稍以疏远。至梁、陈,举国机要悉在中书。”据此材料,我们可以推断出A中书之职取代了尚书之职B南朝时三省六部制已经形成C中书成为皇帝和国家行政机关之间联系的中枢D政府行政效率不断提高6.《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枢密院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从以上材料可看出A.枢密使与中书分掌军政和财政B.枢密使的设立,分割了宰相的权力C.加大各部权限,发挥官员的主动性D.分割军队指挥权,防止将领反叛7.“南海一号”《:海上丝绸之路的荣光》一文中说:“据记载,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中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