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阶段是懵懵懂懂,第三个阶段是若有所悟,第四个阶段是渐入佳境,第五个阶段是大死大活,第六个阶段是当下彻悟。如果按照针道的修行去理解,那么我又提到一个概念,针道五品阶;第一个叫资粮品;第二个叫加行品;第三个叫见道品;第四个叫行道品;第五个叫究竟品。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研究学问也好,个人的修行也好,首先要备足资料,然后要加行努力,就是加行品了,在努力的过程中,慢慢的见道,在见道之后,还要去实践,最后一个是得到究竟。那么如果从头回顾一下我的学习过程呢,我觉得非常有必要。首先是我的大学生活还有我的学院式的教育的背景,非常重要的。这段经历告诉我,传统是不能丢下的。那我的大学生活是乏善可陈的,我写了很多的诗歌,也谈了一场失败的恋爱,虽然我的功课没有好好的学习,但是我很好的利用了图书馆去做了一些课外阅读的工作。那么一直到我1993年大学本科毕业以后,一直到后来我工作,到后来我读研究生,我把传统针灸这一课补上了。这段传统针灸的学习经历对我非常非常重要。在1997年的时候我在北京东直门医院进修了半年,在那半年当中,我真的拜访过很多的针灸界的老前辈,包括贺普仁贺老、程莘农程老,还有张世雄教授,还有王居易教授,很多很多。那么当时满怀对针灸的热爱,拜访了很多针灸界的名医,这场经历呢,给我打下了非常深厚的传统针灸的基础。接下来在2001年至2003年我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读了3年针灸专业的研究生。这3年的经历,我几乎把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所有藏书当中跟经络有关的、跟针灸有关的、跟手法按摩有关的古今中外的几乎所有的书通读了一遍,包括一些孤本的伤寒,下了很深的功夫,做了几十万字的读书笔记。那么这场学习经历在我现在看来,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他告诉我,我们任何一个人的学习,传统根基是不能丢下的。这是我们的根基。在我讲研究针灸心路历程的第二个部分,就是带领大家跟我一起分享下董氏奇穴,董氏针灸这套体系对我的启蒙。这是我人生非常重要的一个学习经历。那么应该说董氏奇穴让我找到了对针灸的一个感觉。我是在1997年的12月份去了台湾,当时是跟杨维杰杨老师学习了半年多,是正式的拜师。我是国内董氏奇穴这个流派最早的一个传人。也是最早在国内传播董氏奇穴的。那么,董氏奇穴让我找到了对针灸的感觉意味着什么呢?它意味着我会
f用针灸看病了。它意味着我会用传统的思维去解决临床的问题了。那么,关于这一部分呢,我相信他应该会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