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及时作出处理。具体包括对后脱位、前脱位以及中心脱位的处理。5手术后预防和护理措施麻醉还没有消失前,患者患侧踝关节可以适当的进行被动屈曲活动,在麻醉完全消失后,进行踝关节与股四头肌的主动运动,通过这些活动促进患者的静脉回流,避免血栓的出现。
f在对患者进行搬运的过程中,应确保患肤外展为中立位,避免髋关节进行过度屈曲、内收以及内旋等等。术后应避免内旋、内收以及过度屈曲与伸直。使用的便盆是硬抬起臀部不应用力推、拉,同时陪护是应注意对患者的髋关节进行包换,避免外旋与内收动作,疼痛的应及时进行处理,避免由于疼痛而导致的肌挛缩。密切观察患者的双下肢是否等长,有触摸手术部位是否存在异物突出的情况。6康复训练和护理早期功能锻炼要求髋关节屈曲应小于60度,不应过早做直腿抬高的康复训练,进行训练时不应久坐,每次限30秒。从平卧到坐位时容易发生屈曲、内收以及内旋的运动,会导致脱位,因而需要保护。患者下地行走的时间受假体类型、手术操作以及体力恢复情况等情况的限制。通常术后3天可采用半坐位,并逐渐以膝部作为支点进行伸膝动作的训练,进而促进膝关节弯曲能够达到90°。患者在术中还应同时借助cpm来做患肢的被动活动,进而提高关节的活动度,每天训练2次,并逐渐每日增加为10°,值得注意的是最大的活动度不应超过90°。患者手术后1周做不在痛苦范围内的患髋膝屈伸方面的康复训练,患者应主动做直腿抬高的运动训练。患者在适应直立的姿势后可以扶着双拐下地进行行走,上下床以及使用助行器进行行走训练时,应确保健肢先行,患肢则跟上,维持两腿分开,和肩同宽,转弯时应确保髋关节随着身体一起进行转动,以防髋关节出现突然的旋转。患者在平时不能座椅时间太久也不能太低,坐时应确保身体不
f出现前倾。起立或者坐下时,应先将患肢伸直,用双上肢在座椅扶手上支撑自身的躯体。6个月内患者不能进行交叉双腿的活动,不能盘腿坐,不能用蹲便器。穿拖鞋或者系鞋带时应选择外展位。定期随访,如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到医院就诊。7结论术前应对患者做细致的检查,合理选用假肢类型;术中应重视假体安放准确,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术后应指导患者关注自身的活动范围降低脱位的发生率。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术后容易产生向患关节脱位的原因,症状以及后果,进而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的主动配合,通过护理干预来提高患者手术的成功率。参考文献1常红,黎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防止脱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