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006-江都市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阅卷分析
本次高二年级期末调研测试是扬州市期末调研的常规性检测,但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推进进程中的试验性测试,因此,这样的期末调研测试具有特别的意义。本次试卷质量分析兼具双重意义:其一,对作为常规性检测来说,通过期末阶段性评价与质量分析,对考试中储存的信息进行反馈并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有助于改进和完善教学工作;其二,通过对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与教学评价的结合,总结考试设计的主观性与片面性,反思考试目标、考试内容、试题形式等是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和考生的实际,为教学改革和评价转变提供反馈。本次试卷分析将依据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试卷设计和教学质量作出粗浅的分析,以期利于教学工作改进和考试设计改革。试卷分析的整体思路:一、试卷特点与总体评价二、试题研究和答题分析三、教学工作的反思与试卷设计的建议
试卷特点与总体评价
作为高二期末阶段性评价,与原先考试相比有较大变化,首先,考试对文理科学生要求不同,文科学生增添了加试试题;其次,考试分值作了调整,由原来满分150分调整到文理统考试卷满分160分,文科学生加试部分满分为40分,合计总分200分;再次,本次测试范围广,涉及语文必修模块五全册教学内容、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唐诗部分教学内容和《〈史记〉选读》一至四及七专题大部分的教学内容。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和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改革,本次考试以上变化是必然的,语文试卷作为测试手段的工具,作出相应变化是理所当然的,扬州市期末调研试卷除增加加试试题以外,在参照历年高考试卷结构的基础上,持以谨慎态度,未能从试卷结构上作出重大调整,保持试卷的结构的平稳,同时,作为阶段性考试,注重教学内容的考查,试卷难易适度,以学定考,以书为本,注重内涵,关注重点,覆盖全面,体现出平和的特色,具有较强的内容效度。本次测试命题思路明确,用意明显,既要力争体现新课程语文标准的教学要求,同时又竭力挖掘苏教版教材教学模块内涵,但缺乏对教学评价中考试设计改革的引导,在探索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高考评价方面存在明显的保守意识,不能不说是遗憾,教学评价确实是课程改革的瓶颈,慎思谨取,本无可厚非,但努力尝试,积极试验也未尝不可,需要有吃螃蟹的勇气。
试题研究和答题分析
本次调研测试的试卷结构以高考试卷结构作为参照,考虑到结构合理性,同时兼顾平时阶段性测试性质,注重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