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从李白诗歌看唐诗的侠士精神
作者:祁仲惠来源:《神州下旬刊》2013年第01期
摘要:以李白为代表的唐代诗人对侠士精神的赞颂,达到了封建社会可能有的极致。探讨这种文学现象,对于了解唐诗的特色和魅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李白侠士精神唐诗
战国时期出现的“士”和“侠”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到唐代,以李白为代表的著名诗人对侠士精神的讴歌如奇峰突起,并被全社会普遍歌唱。
一、李白诗歌侠士精神的内容:
1赞美胆魄过人、武艺超群人物,洋溢着强烈的尚武气息。如:“弯弓绿弦开,满月不惮坚。闲骑骏马猎,一射两虎穿。回旋若流光,转背落双鸢。胡虏三叹息,兼只五兵权”(《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翠侍御》),诗人以轻松活脱的调子,描绘出了侠士人物的勇武风度。而对于悲戚伤感的荆轲,李白则有所取舍,“耻作易水别,临歧泪滂沱”(《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至于不择手段的奋命行为,更为诗人所痛斥:“要离杀庆忌,壮夫素所轻。妻子亦何辜,焚之买虚声”(《东海有勇妇》)。可见,在李白对“尚武”精神的赞美中,闪耀着健全、清醒的理性光芒。
2脱略小节,豪荡使气,表现以狂为美的特色。“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少年行》),豪饮酣醉、狂言狂态因是意气的酣畅外现而被认为可嘉。这种意气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是听任情感的宣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表现在和王公大人的关系上,是不屈己、不折腰:“归来使酒气,不肯拜萧曹”(《白马篇》);表现在意识上,多发为摆脱传统的快人快语:“金丸落飞鸟,夜入琼楼卧。夷齐是何人,独守西山饿”(《少年行》);表现在政治生活中,“丈夫赌命报天子,当斩胡人衣锦回”(《送外甥郑灌从军》)。
3有恩必酬的慷慨感激之心,和对平等、民主的渴求。“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面对下层人民的知己之遇,流露出由衷的感激赞美之情。对上,则表现出强烈的平等、民主要求,为其叛逆性格提供了精神武器。面对主上“降辇步迎”、“问以国政”的礼遇,李白“感君恩重许君命,泰山一掷轻鸿毛”(《结袜子》);但当发现其虚伪性时,便浪迹纵酒,恣意行乐:“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将进酒》)。这一来排遣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愤懑;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