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生物学实验Ⅰ微生物》
(2008级基地班)
任课教师:熊芳教学时数:15学时实验周数:4周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f微生物实验目录(15学时)
微生物实验基础知识介绍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4学时)实验二:土壤自生固氮菌的分离纯化(5学时)实验三:显微镜的使用和简单染色(3学时)实验四:革兰氏染色和荚膜染色(3学时)
f第一次实验:
微生物学实验基础知识
一、实验目的1熟悉实验室规则和安全守则,正确应对实验中出现的意外事故;2认识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仪器和有关试剂的基本知识;3掌握实验报告的正确书写。二、实验内容1实验室规则;2实验室安全守则;3实验室中意外事故处理;4常用器皿及用具;5显微镜及有关知识;6实验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和高压蒸汽灭菌
配置培养基的基本流程如下:原料称量→溶解→调节pH值→过滤澄清→分装→塞硅胶塞和包扎→灭菌培养基的配制原则一、营养成分1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营养需要配制不同的培养基,如自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完全可以(或应该)由简单的无机物质组成。异养微生物的培养基至少需要含有一种有机物质。碳源物质的功能:构成细胞物质;为机体提供整个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异养微生物)。氮源
itroge
source凡是提供微生物营养所需的氮元素的营养源,称为氮源。氮源物质的主要作用是合成细胞物质中含氮物质,少数自养细菌能利用铵盐、硝酸盐作为机体生长的氮源与能源,某些厌氧细菌在厌氧与糖类物质缺乏的条件下,也可以利用氨基酸作为能源物质。能源指能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最初能量来源的营养物或辐射能。2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与配比
f营养物的浓度:在一般情况下,浓度合适的营养物质才对微生物表现出良好作用,浓度大时对微生物生长起抑制作用,浓度小时不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的需要。
各营养物质之间的浓度比:培养基中各营养物质之间的浓度比直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和(或)代谢产物的形成与积累,尤其是碳氮比(C/N)(碳氮比一般指培养基中元素碳与元素氮的比值,有时也指培养基中还原糖与粗蛋白两种成分含量之比)的影响更为明显。二、控制培养基的PH值
各类微生物生长的最适pH各不相同,细菌与放线菌生长的pH在775之间,酵母菌与霉菌生长的pH值在45之间。
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中,由于营养物质的利用和代谢产物的形成与积累,常会改变培养基的pH值,为了维持培养基pH值的相对恒定,通常采用下列两种方式: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