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如何处理亲子冲突
如果父母用强制性的方式让孩子听话,初期可能会见效,但在孩子「心有未甘」的情形下,许多类似的状况还是一再重演,反而因此造成孩子对父母亲的不谅解,严重者还有可能用其它方式来表达心中的不满,因此这里提供几点处理亲子冲突时可以使用的原则,以供爸爸妈妈参考:
首先,父母要让孩子感受到爱,让孩子了解:爸爸妈妈的唆及要求是代表爱。由于中国人的亲子关系多半是「管教、约束、压抑或处罚」,关系比较僵化,所以,亲子沟通往往夹杂「责难」,而缺乏「情感的表露」,使的亲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因此,当父母在面对与孩子意见两极时,首先应先了解父母的出发点是因为关心、因为爱,而不是使用权威来让孩子屈服。
第二,倾听孩子说话,鼓励并让孩子表达他的看法与意愿。许多父母常犯的毛病就是:还没有深入思考孩子的要求合不合理时,就满口的不可以、不可以。像这样不问理由就抹煞孩子的需求,并不能让孩子心服口服。反之,如果孩子是对的,父母要虚心接受;如果孩子的看法有偏差,则大可不必认同,但该让孩子有说话的权利,让它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
第三,以「同理心」对待,设身处地去了解彼此的感受。父母要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孩子的想法,也希望孩子能体谅父母的苦心。曾经有一位家长告诉我,他要求女儿,天气冷要多加件衣服,女儿就说:「妈,你是快四十岁的人,体温跟我们不一样,你觉得冷可是我不觉得。」这位家长想想这句话也蛮科学的,就没有强制她一定要加一件衣服,因为女儿既然说了这句话,就表示她会为自己的健康负责。
第四,软性的处理方式。心中感到有气时,稍微停留三秒钟或深呼吸,让自己的情绪能纾解一下、冷静下来,勿用情绪性的话语,做人身攻击,且就事论事不翻旧帐。譬如,当孩子晚回家,不要劈头就骂,先缓和自己的情绪,告诉孩子:「我觉得你那么晚回来,让妈妈感到很难过。」你看,是「我」在难过,而不是「你每次都这个样子,这么晚回来。」不用情绪性的指责「你」,而是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像这样大家能「理直气壮、意正辞婉」,相信很多冲突都能化解,成为一次良好的沟通。
f第五,勇于承认错误,不管是父母或孩子,谁不对谁就应该道歉。也许是事情发生当时,或者是自己冷静过后,勇于去跟对方说抱歉,不仅只是针对事情本身的对错,如果是表达上的不恰当也要向对方致歉,说明自己的无心。这样的处理,一方面让孩子知道,父母也是人,也有喜怒哀乐的情绪、父母做错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