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课程案例分析
姓名:汪蕊班级:16级Mpacc学号:169040074
f从伊利到蒙牛的牛根生
一、案例背景
牛根生是伊利集团原生产经营的副总裁,也是当年伊利的第一功臣。当时伊利80以上的营业额来自他主管的事业部。牛根生在伊利员工当中的威信相当高。人们对牛根生的信服来源于他的为人之道和人格魅力。不过,在伊利工作了16年、用心打拼的牛根生似乎逐渐地体会到了某种变化。特别是1998年上半年,牛根生在使用资源方面却感到了某种不顺畅,就是调动很小的一部分资金,也有众多部门来掣肘。最极端的时候,甚至是连买把扫帚都要打报告审批。牛根生突然意识到了自己已经深陷困境。此后,牛根生先后递交了3次辞呈。前2次都被“劝回”,牛根生收回了辞呈。但是,牛根生发现自己的环境不仅没有改变,反而越来越恶劣。牛根生第3次递交辞呈是在伊利的一次董事会上。最后董事会以多数压倒少数的表决结果免去了牛根生的副总裁职务。牛根生辞职后,自己原来的老部下也相继被伊利免职。他们一起找到牛根生,希望牛根生带领他们重新闯出一条新路。除了伊利人事和财务的负责人,伊利各个事业部的一把手领导都到了牛根生这里。1999年1月,牛根生正式注册了“蒙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多在伊利工作的老部下纷纷投奔而来,总计有几百人。牛根生曾经告诫他们不要弃明投暗,他自己也不能保证蒙牛一定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但是,老部下们义无反顾地加入了蒙牛的团队。
二、核心员工流失原因分析
(一)伊利集团企业领导缺少海纳百川的胸怀由于牛根生在企业中的威望越来越高和其创造的不俗业绩,使得伊利集团企业领导对牛根生心生妒忌,最终的结果是牛根生被企业的领导
f扫地出门。(二)伊利集团企业领导缺少与核心员工的沟通交流伊利集团企业领导最初对伊利的战略思想是稳中求升,而牛根生的战略思想却是大胆挺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资源让伊利飞速发展。如果伊利集团按照牛根生的战略思想发展,就会对伊利失控。不过,当牛根生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他就很难在伊利施展抱负了。同时,伊利集团领导对与牛根生有关系的核心员工进行排挤和压制,使得伊利集团大批核心员工投向了牛根生,也正因为此举,成就了后来的蒙牛事业。(三)伊利集团采取了让人心寒的“连坐”思维牛根生被企业免职后,伊利中还有一大批中高层领导干部都被免职了,换句话说,企业中凡是和牛根生有点关系的,无论职位高低都受到了“连坐”,他们或被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