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带来的的环境问题
以中线工程为例
刘帮军
(河北工程大学资源学院,河北邯郸056038)
摘要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但同时由于中线工程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共同作用,引起汉江及长江中下游环境的变化,将引起武汉、湖北等沿线各省地质情况发生变化,引发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从而产生难以估量的损失。
关键词南水北调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简介
中国水资源居世界第六位。但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排名在第110名之后。为了解决区域水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国家于2002年12月27日正式启动南水北调工程1。
南水北调工程分东线、中线和西线三部分,其中东线从长江江苏扬州段调水,抽水北送,经过江苏、山东到达河北、天津中线从湖北丹江口水库调水经河南、河北到北京、天津西线规划从长江上游调水到黄河上游,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作为该工程的最优线路--中线工程,备受世人的瞩目。水源区工程是确保南水北调“一江清水送北京”的关键,因而决定着整个中线工程的成败。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个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由水源区工程和输水工程两大部分组成。水源区工程又包括丹江口水利枢纽续建工程和汉江中下游补偿工程。其中,丹江口水利枢纽续建工程建成后将增加淹没处理面积370km2。据1992年调查,主要淹没实物指标为人口224万人、房屋4794万、耕地235万亩、工矿企业120个,淹没固定资产原值12亿元2而汉江中下游补偿工程的目的是为免除近期调水对汉江中下游的工农业及航运等用水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产生的环境问题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以下简称水源区包括陕西省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湖北省十堰市、神农架林区省直辖林区、襄樊市,包括6个地级市、5个县级市、44个县和1个省直辖林区。与其说这是一项调水工程,不如说是一个调控区域水资源分配的系统。因此,能否保证将优质水送到北京、天津,决定着该系统的成败。环境问题由于伴随南水北调工程始终,并且是保证优质水的关键,因而也是中线水源区工程的关键。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作为一项综合性工程,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体现。总体来说,工程的利益是主要的,弊端是次要的。但是,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