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信用风险管理,可以从两个层次上来理解,其一是从信用风险管理执行人的角度,即从商业银行如何控制内部信用风险的角度出发。在这个层面上,信用风险管理经历了从定性管理到定量管理,从单一业务管理到组合资产管理的发展过程。信用风险管理的核心思想是不同的借款人有不同的违约概率(表现为不同的信用评级),因此贷款利率应该有不同的风险溢价,银行为这些不同风险级别的业务也必须准备不同数量的资本金来抵御风险。测定一笔业务的预期损失(EL)可以由这笔业务的风险敞口(RE)与其预期违约率(EDF)和违约损失率(DLP)的乘积来表示,即ELRE×EDF×DLP。这其中测定的重点是预期违约率(EDF),目前通行的做法是利用信用评级来代替。降低预期损失的方法除了控制预期违约率,还可以通过降低风险敞口和违约损失的方法来实施。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信用衍生工具的发展。它是通过以支付一定费用为条件将某笔或某些业务的全部或部分的风险转移出去。降低风险敞口的同时又降低了违约损失率,是进行组合风险管理必备的市场工具。将信用风险管理渗入到银行的日常经营中则引出两个概念;抵御非预期损失的风险资本以及作为激励手段的业绩评价。这里面国际上通行的概念是在险价值(VAR),经济资本(EC或CAR),以及风险调整资本报酬率(RAROC)。信用风险管理依据其管理流程中不同的阶段可以分为风险的计量,风险的控制,风险的监测,风险资本的分配以及包括风险计量的绩效考核等方面的问题。按照风险资产管理方式又可分为一般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的和组合业务信用风险管理。本章节主要介绍应用于这些方面的管理工具。第一节信贷业务信用风险的控制
信用风险的控制的基本思想是根据不同客户的风险状况确定其信用等级,以此为依据和客户进行交易,辅之以信用改良手段来降低总体的风险水平。一、限额系统与信用甄别银行应设立严格的限额系统,限制违约事件造成的损失。首先,在做出任何信贷决策之前,必须先规定一定额度。该额度规定了对某一客户或某一客户群的最大的风险金额。只有同时符合银行的审贷标准和额度规定的信贷申请才能得以
f批准。额度的使用应保持在该额度之内。风险报告系统应能综合该行对同一客户提供的所有贷款及额度等的情况,以便能实施对额度使用状况的监控。设定额度,其基本的原则很简单:第一,在不同的方面,如客户、行业和地区等分散风险,避免一次损失就会危及银行的情况;第二,避免借给债务已超过其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