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高一历史期末复习材料型选择题专项训练
(人教版必修一)1.“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称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礼记大传》”《)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
【解析】答案:B。材料中“宗”字共出现4次,由此很容易判断是宗法制。2.《史记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这反映了当时A周室衰微,王命不行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wwwks5ucom
【解析】答案:C。虽然春秋时期大国已开始争霸,但材料中看不出争霸、兼并的迹象,故B、D不能选;春秋时期周王室确实已经衰微,但还没有到王命完全不能行的地步,一些称霸的诸侯王也还要打出尊王攘夷等旗号,故A也不能选;剩下的正确答案当然只有C,而从材料“楚王问鼎小大轻重”的表述中也可以判断出“分封制受到破坏”,故该选项是正确的。3.“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钱穆《国史新论》”)文中“委员制”指当时的A.三公九卿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解析】答案:C。由材料中的“宰相”可以判断出是与中央集权制有关的,唐代的中央集权制在中央主要就表现为三省六部制。4.黄宗羲言:“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这里的高皇帝是指A.李世民B.汉武帝C.朱元璋D.雍正帝【解析】答案:C。黄宗羲坚决反对君主专制,材料中的前一句“有明之无善治”指明朝没有很好的政治,后一句“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指从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开始,故应该选C。5.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B.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D.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
【解析】答案: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1954年召开的,A、D项与这个时间都不符;而由材料中的材料中的“里程碑”可以看出,B正确,C不正确。6.《共同纲领》第二十五条:“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