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传染病,也是人类与疾病的漫长斗争中取得的一项划时代的胜利。它标志着在此之前主要是生物致病菌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有专家指出,以后的主要疾病应该是由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引发的慢病,如癌症、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病等。但事实是,即便在丰.衣.足.食.的今天,传染病也从来没有退出过历史的舞台。而且从生物的相.生.相.克.和相互利用来看,很多微生物都需要有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宿主,除了一般的动物之外,还有我们人类。
f当今人们面临的传染病仍有无数种,各种新老传染病仍有各自存在的方式,它们并没有完全灭绝。其一,旧有传染病会在新形式下爆发,而且有些疾病看似消灭了,但实际上是以新的形式死.灰.复.燃.,如结核病;其二,变化是永恒的,新的传染病总是伴随着人们的生活而产生,比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其三,随着环境的变化、生活方式的改变(如滥用抗生素)也会产生新的传染病,如每年的流感变异病毒引起的不同流感等。在此情况下,就不能把当代的疾病谱和医学模式的转移简单地看作是慢病替代传染病,而是两大类疾病和两种医学模式并存,或者说是传染病与慢病处于犬.牙.交.错.状态。
虽然大量的事实表明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变化,但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并没有退出人们的生活领域。或者说,生物致病原本身就在与人类分享自然这一生态环境,并相互竞争。从近年来传染病的流行趋势看,人们低估了传染病原体极强的再生能力和它们产生抗药性的能力。
2003年SARS肆虐之前,艾滋病传播越来越严重之时,世界卫生组织就已认识到了传染病将永远伴随人类的这个趋势和事实,提出了一个新的观念:全球警惕,采取行动,防范新出现的传染病。而2019新型冠状病毒正是新老传染病的交叉点,同时也是传染病一有机会就会痛下毒手的典型。所以,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放松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也不能因为种种困难放弃药物和疫苗的研发。
(取材于光明网张田勘的相关文章)2.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天花消灭之前主要是生物致病菌危害着人类健康和生命。B.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导致各种传染病也产生了新的形式。C.环境的变化、生活方式的改变也会导致传染病的产生。D.传染病将永远伴随人类,因此需要提高警惕,积极行动。3.下列对材料二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丰衣足食:指穿的吃的都很丰富充足,形容生活富裕。B.相生相克:指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