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药食同源”探讨抗衰老中药激活AMPK通路改善能量代谢的潜在机制
摘要关于中药的抗衰老功效,已经有许多相关报道,但是对于其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尚未明确阐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protei
ki
ase,AMPK)是能量代谢的感受器,能够延长寿命这一效应,在不同实验中都得到相应的证实。过表达或用二甲双胍激活AAK2AMPK均有延长线虫、果蝇寿命的功效。AMPK抗衰老的可能下游通路包括TORS6k途径、FOXOs途径、CRTC途径等。中医药核心理念之一为治未病,其表现之一即是以药食同源方式改善机体,由此达到长寿的目的。部分药食同源药物有可能通过激活AMPK以达到养生,延长寿命的目的。经过总结发现,相关中药复方中丹参、黄芪、黄连、茯苓、白术、大黄、人参使用频率较高,并且补虚活血类药物占主导。采用i
ge
uitypathwaya
alysis(IPA)网络药理学软件分析,间接作用于AMPK靶蛋白而非其上下游通路的单体药物有黄连素、大黄素、姜黄素、白藜芦醇、虫草素、牛蒡子苷元等6个,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药食同源药物通过AMPK通路延长寿命的可行性。该文综合数据库查询和IPA网络药理学软件分析对具有激活AMPK通路来延缓衰老功能的中药单体及组分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基于中医药“药食同源”的理念将这些药物可
f能通过改善能量代谢对于延缓衰老的影响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AMPK;衰老;中药;能量摄入限制衰老的机制、抗衰老的方式一直是人们的研究热点1。目前,公认唯一延缓衰老的方式就是减少能量的摄入。衰老学说包括端粒学说、自由基学说、DNA损伤学说等。其中,端粒主要功能可能是维护染色体完整和稳定,控制细胞分裂周期。DNA每次复制时,DNA会减短,而当端粒完全耗尽时,细胞启动凋亡机制。端粒长短可能预示细胞的分裂潜力和衰老2。自由基学说指随着机体衰老SOD能力下降,机体脂质,DNA,RNA等氧化损伤,导致机体功能不足,随着机体损伤积累,最终造成脏器功能损失等3。DNA损伤学说指DNA(如mtDNA)修复损伤能力下降,损伤DNA积累,最终造成机体功能异常引发衰老4。中药抗自由基药物报道较多,但其明确抗衰老效果研究较少,以端粒及DNA损伤角度进行的抗衰老中药研究并未发现。近期研究还表明,端区与衰老密切相关。减少能量摄入所带来的抗衰老功效的机制涉及激活线粒体未折叠蛋白效应(UPRmt)、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通路和激活sirt1通路等。其中,活化AMPK延缓衰老可能得益于AMPK通路对能量代谢起到的重要作用。延缓衰老是传统中医养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