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对中国软实力的提升将带来怎样的影响!相信未来史家会用浓墨书写。在发生汶川地震的这10多天来,无论从电视、互联网、广播、报纸,还是从我接触的每一个中国公民身上,都看到一种官民团结,同舟共济,共赴国难的感人情景。在我的人生经历中,这些情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这正是改革开放三十年孕育的公民意识在中国大地的觉醒吧。在撰写此文时,民间赈灾捐款已经超过300亿,数额还在增加,相信还会持续数年。被称之为
f史上最大的一次义演的中央电视台《爱的奉献》抗震救灾晚会,也许应改为捐款创世界纪录的义演,它超过了世界上两次为非洲筹款的著名义演:由爱尔兰摇滚歌星鲍勃〃格尔多夫发起的1985年LiveAid群星慈善演唱会(筹款5000万美元)和2005年在世界10大城市共同举办的Live8音乐会(30亿人收视,收入1200万美元)。作家张抗抗在《爱的奉献》晚会上说得好:这次灾情发生后,政府在第一时间把真实的信息公开,迅速地激起了中国国民自觉的、广泛的、主动地参与救援的行动,这个展现了中华民族正在成长当中的公民意识,我想它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巨大进步的重要标志。面对灾情我们每一个中国公民都会问自己,我能为救灾做点什么?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中国公民都要时时记住,我是公民,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公民意识是在现代法治下形成的民众意识,它既体现了公民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也包含着对自我与他人权利和价值的意识,包含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在这次大地震中,中国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他们的公民责任感也得到了极大的激发。一场意外的灾难让中国人的公民意识得以升华,而公民意识的提高是中国迈向现代化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在中国,公民意识的培育需要经历长期、艰难甚至痛苦的路程。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是一个政府权力高度集中的国家。改革开放30年,中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从1978年至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67%,是同期世界经济3.3%年均增长速度的3倍。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四位。但是,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和社会领域改革依然滞后,离改革所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