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的比较
性质物理吸附化学吸附
吸附作用力范德华力化学键力
吸附热


吸附层数多分子层单分子层
吸附选择性无

吸附稳定性不稳定,易解吸较稳定,难解吸
吸附速率快,不需活化能慢,需活化能
吸附温度低

9接触角
在气、液、固三相交界点处,所作的气液界面的切线穿过液体与液固交界线之间的夹角,
用θ表示。
1γsv<γsl时,θ>90°,不润湿;
2γlv>γsvγsl,0°<θ<90°,润湿;
3γsvγsl=γlv,θ=0°,铺展。
例如:水能润湿洁净玻璃,而水银则不能。将一根毛细玻璃管插入水中,管内液面将上升;
当毛细管插入水银时,管内液面将下降。
10良好粘附的表面化学条件应是:
1)被粘附体的临界表面张力γC要大,以保证良好润湿。
2)粘附功要大,以保证牢固粘附。
3)粘附面的界面张力γSL要小,以保证粘附界面的热力学稳定。
4)粘附剂与被粘附体间相溶性要好,以保证粘附界面的良好键合和保持强度。为此润
f湿热要低。11复合材料界面效应的分类
阻断效应:阻止裂纹扩展和材料破坏,减缓应用力集中;不连续效应:界面上物理性质的不连续和界面摩擦出现的现象,如电阻、介电、磁性、耐热性、尺寸稳定性等;散射和吸收效应:光波、声波、热弹性波等在界面产生的散射和吸收,如透光性、隔热性、隔音性、耐冲击性及耐热冲击性等;感应效应:在界面上产生的感应效应,应变、内应力和高弹性、低热膨胀性、耐冲击性和耐热性等。12复合材料界面的研究对象①增强体表面的有关问题②表面处理物质的有关问题③表面处理的最优化技术④粉体材料在基体中的分散⑤复合技术的优化及其机理13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特性复合材料中,增强体与基体间最终界面的获得,一般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体与增强体在一种组分为液态或粘流态时发生接触或润湿过程,或是两种组分在一定条件下均呈液态或粘流态的分散、接触及润湿过程
也可以是两种固态组分在分散情况下以一定的条件发生物理及化学变化形成结合并看作为一种特殊润湿过程。这种润湿过程是增强体与基体形成紧密的接触而导致界面良好结合的必要条件。
第二阶段:液态或粘流态组成的固化过程。要形成稳定的界面结合,材料必须通过物理或化学过程固化。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往往是连续的,有时是同时进行的。
14界面区:基体与增强体接触界面和两者表面薄层构成的一定厚度的范围。界面区的作用使基体与增强体结合形成材料整体,并实现外力场作用下的应力传递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