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高度的12附近(各楼层开口面积分布比较均匀的条件下)。对于气密性特别好的高层建筑,中性面约位于总高度的70左右。六、分析正烟囱效应和逆烟囱效应:当T
Tw,ρ
ρw时发生正烟囱效应,在中性面以下,室内压力小于室外压力,进气;在中性面以上,室内压力大于室外
3
f压力,排气。当T
Twρ
ρw时,发生逆烟囱效应,在中性面以下,室内压力
大于室外压力,排气;在中性面以下,室内压力小于室外压力,进气。(火灾时
单独分析)
七、热压作用和风压作用对中性面的影响规律。
1、热压作用:烟气温度升高,中性面向下移动,有利于排烟;具有上下开口时,
中性面位置总是向开口面积增大的一方移动;
2、风压作用:建筑的迎风面,风压为正值,中性面向上移动,不利于排烟;建
筑的背风面和侧风面,风压为负值,中性面向下移动,有利于排烟。
八、自然排烟设置时的一般规定
(一)自然排烟口应设于房间净高的12以上,最好设置在距顶棚800mm以内,
若设有挡烟垂壁,排烟口最好高于挡烟垂壁的下沿。自然进风口应设于房间净高
的1/2以下以进风口上边缘计。
(二)内走道和房间的自然排烟口,至该防烟分区最远点烟气流动路线的水平距
离不应大于30m。
(三)自然排烟窗、排烟口、送风口应采用非燃材料制作,宜设置手动或自动开
启装置,手动开关应设在距地坪08~15m处。
(四)设置自动自然排烟系统的场所应设置补风系统,补风系统可采用机械通风
方式或自然通风方式。
九、自然排烟失效的临界风速wlj和极限高度Hjx与哪些因素有关?
Wlj
2gHc1TwT
k
1
Tw
T
13
1
Hjx
wljw0
H0
Hc窗户高度Wlj临界风速Hjx极限高度Tw室外温度T
室内温度(开氏温标)
k风压系数Ho标高10米
指数,市区13郊区14开阔地15
十、自然排烟口有效面积是如何规定的?
1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200m2,合用前
室不应小于300m2。
2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5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200m2;
3长度不超过60m的内走道、以及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地面
面积的2;
4净空高度小于12m的中庭、以及剧场舞台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
小于该地面面积的5。其它场所,宜取该场所建筑面积的2~5%。
第五章机械防烟
一、机械防烟定义
在疏散通道等需要防烟的部位送入足够的新鲜空气,使其维持高于建筑物其他部
位的压力,从而把着火区域所产生的烟气堵截于防烟部位之外。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