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最早是由毛泽东提出来的。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呢?首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当时中国的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缘于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两个既联系又区别的概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强调过程,主要指实践,是动态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强调的则是结果,主要指理论,是静态的。后者从属前者,前者蕴涵后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具体来说,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第二,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第二,具有民族特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求。第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要求有新的理论成果。第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体现了一种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法论。在学习、研究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个过程中,要始终反对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重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党领导全国各校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国特色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