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新的威胁。一方面,由于物联网具有网络技术种类上的兼容和业务范围上无限扩展的特点,因此当大到国家电网数据小到个人病例情况都接到看似无边界的物联网时,将可能导致更多的公众个人信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被非法获取;另一方面,随着国家重要的基础行业和社会关键服务领域如电力、医疗等都依赖于物联网和感知业务,国家基础领域的动态信息将可能被窃取。所有的这些问题使得物联网安全上升到国家层面,成为影响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物联网相较于传统网络,其感知节点大都部署在无人监控的环境,具有能力脆弱、资源受限等特点,并且由于物联网是在现有的网络基础上扩展了感知网络和应用平台,传统网络安全措施不足以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从而使得物联网的安全问题具有特殊性。所以在解决物联网安全问题时候,必须根据物联网本身的特点设计相关的安全机制。
3从智能交通谈物联网信息安全智能交通主要涉及技术之一是RFID。但其存在许多安全隐患。RFID系统同传统的I
ter
et一样,容易受到各种攻击,这主要是由于标签和读写器之间的通信是通过电磁波的形式实现的,中间没有任何物理的接触,这种非接触和无线通信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例如,在RFID系统应用过程中,攻击者通过向RFID系统提供不能辨认的虚假信息欺骗系统或发送大量的错误信息,导致RFID系统拒绝服务或中断正常通信;攻击者通过向标签数据存储区写入非法命令,并将命令以数据形式传输到后台服务器,导致系统被非法访问和控制;攻击者通过截取并记录标签返回到读写器的部分数据信息,再重新发送给读写器,导致读写器与攻击者建立通信。同时,由于RFID标签的成本和功耗受限,这都极大地限制了系统的处理运算能力和安全算法实现能力,进一步增加了系统的安全隐患。RFID的安全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RFID标识自身访问的安全性问题由于标签成本、工艺和功耗受限,其本身并不包含完善的安全模
可编辑修改
f。
块,很容易被攻击者操控,其数据大多采用简单的加密机制进行传输,很容易被复制、篡改甚至删除。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