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特公园)
第一章城市绿地的功能与效益第一节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
一、保护城市环境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增加氧气含量、吸收有害气体CO2:落叶乔木合欢、泡桐、紫叶李、西府海棠、刺槐、柿树;落叶灌木紫薇、丰花月季、碧桃、紫荆;藤本植物凌霄;草本植物白三叶;SO2:臭椿、夹竹桃、海棠、紫薇、石榴、广玉兰、棕榈、馒头柳、银杏;附图)、吸滞烟灰和粉尘减少含菌量健康作用负离子、芳香油放松神经改善城市气候降低气温调节湿度调控气流降低城市噪声
二、减灾防灾防火防震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御放射性污染和有利战备防空
三、提供城市野生动物生境,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城市中不同群落类型配植的绿地可以为不同的野生动物提供相应的生活空间,与城市道路、河流、城墙等人工元素相结合的带状绿地形成一条条绿色的走廊,保证了动物迁徙通道的畅通,提供了基因交换、营养交换所必要的空间条件。城市生物多样性
城市范围内除人以外的生物分异程度。主要通过城市绿地系统所容纳的生物资源的丰富程度得以体现。
f第二节城市绿地的使用功能一、日常休息娱乐活动
必要性活动日常户外活动自发性活动(图:户外活动与物质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
社会性活动环境载体:公园、街头小游园、林荫道、广场、居住区公园、小区公园、组团院落绿地等城市绿地二、观光及旅游三、修养基地景色优美、气候宜人、空气清新、水质纯净、特殊的地理及气候等自然条件四、文化宣传及科普教育(图:湿地公园)
第三节美化功能一、丰富城市建筑群体的轮廓线二、美化市容三、衬托建筑,增加建筑的艺术效果四、形成不同的城市特色
第二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一节城市绿地系统的发展
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发展简介(一)“城市公园”运动及“公园体系”(1843~1898年)特征:由以单个的城市公园绿地来缓解城市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发展到以带状绿地联系数个公园,形成公园体系来更有效地解决城市危机。(图:波士顿公园体系)(二)“田园城市”运动(1898~1945年)(三)战后大发展(1945~1970年)(四)生物圈意识(1970年以后)特征: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更重视将城市中的绿地与城市的自然地形、河流、湿地等相结合,并把各种类型的绿地连成网络,同时考虑城市绿地与城市范围以外广阔的自然地段的联系,使城市完全融入绿色环境,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发展的新趋势
f※广度上的拓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