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着未来贸易融资的发展方向。在中国此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其发展有赖于金融、法律及人才方面的改善。
结构贸易融资概述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一结构贸易融资的涵义、产生与发展前景目前国际上关于结构贸易融资的涵义没有统一界定大多数学者、专家比较认可的定义是结构贸易融资是创造性的运用传统的融资方式与非传统的融资方式根据国际贸易项目的具体情况以及项目社会环境的具体情况要求将多种融资方式进行最佳组合使得项目的融资得以实现并使企业获得全程的信息和全程信用管理。结构贸易融资流程图见图1。结构贸易融资起源于西方工业化国家最初用于金额较大的自然资源和基础工业的大宗商品如钢铁、石油等的交易。随后为满足外贸企业多样化需求结构贸易融资体系逐渐发展和完善结构贸易融资方式不断创新大大促进了国际贸易发展。近年世界上出现的融资手段证券化趋势进出口企业和银行对风险控制的重视各国政府机构对本国出口贸易的扶持促进都为结构贸易融资业务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会。尽管结构贸易融资拥有巨大市场潜力但由于展开较晚其优势一直没有被世界充分认识。从国际贸易操作角度来看传统贸易融资做法是在贸易过程中分段融资银行并不能控制整个贸易流程中的全部风险像应收账款、提货风险等就只能由企业
f承担。结构贸易融资是通过银行把贸易流程中所有环节都串起来银行可以对贸易流程中每一个环节提供风险控制服务。从增加企业贸易附加值角度结构贸易融资的技术含量很高只要有贸易流存在就存在风险就有结构贸易融资。结构贸易融资的精髓在于利用各种融资方式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和社会环境有选择地创造性运用贸易融资工具制定最适合项目需要并为买卖双方认可接受的融资方案。二结构贸易融资在中国的发展现状虽然结构贸易融资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在中国却鲜有开展。具体来说目前中国开展结构贸易融资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融资市场不发达金融系统开发、使用结构贸易融资滞后。中国开展结构贸易融资业务的银行数量少业务种类仅涉及工具与国外银行结构贸易融资网络化存在很大的差距。此外由于大型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出口商惯于用传统结算方式新型融资方式没有真正大量开展。
银行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一些银行的工作人员对金融工具、融资手段不是很了解同时也不清楚如何应用更谈不上对风险进行准确判断与把握。因此造成中国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在综合运用方面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国内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