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加大对民族文化歌舞公共演出的支持力度,落实各级政府文件中对民族文化事业的补贴政策。第四,产业政策上,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上,制定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任务和措施等规划,使民族文化产业能较快跟上旅游业发展的步伐。另外,应制定相关法规,引导文化企业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提供健康的精神产品和服务,避免民族特色因受商品经济冲击而变异或异化,更好的保护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资源。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1打造特色品牌,培育产业竞争力
不管是民族文化产业还是旅游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特色的品牌。因此,必须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抛弃低端的、不符合人民群众口味的同质化的产品供给,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品牌,创造品牌效应,增强竞争力。具体来说,先是认真分析、筛选其民族特色精华。比如,石柱可以选择国家级非遗项目儿调、吊脚楼营造技艺、玩牛等。在此基础上,确立鲜明主题,树立新颖形象。在这方面,可借鉴日本北海道的“农业综合休养地”以及俗称“荷兰村”的日本冈山县的农业主题公园的做法。在精心打造产品的基础上,还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全方位、系列化、经常性的宣传和促销,加大对外交流力度,提高文化品牌的知名度。
2推动不同的产业融合模式深入发展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发展网络视听、移动多媒体、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产业,推动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工艺美术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这为民族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具体来说:一是大力发展与民族文化关联度紧密的产业集群,产出富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农产品、民族服饰等。充分武陵山区特有的建筑、服饰、神话、歌舞等民族文化符号,将大量的民族文化符号运用到旅游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让旅游产品成为具有文化意义的承载着,提高附加值。二是推动“演艺业旅游业”深度融合
民族文艺演出业是用现代的观念和技术阐释的民族歌舞艺术,其中融入了大量的民族生态要素。武陵山区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旅游演艺业发展模式在此很适用且大有可为。到目前为止,武陵山各地区已经相继推出了一些产品。做的成功的首推张家界,《魅力湘西》《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都被选入《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其他各地都在着力打造自己的有影响力的节目,恩施打造了中国最大峡谷山水实景剧《龙船调》,武隆打造了“印象武隆”实景演出节目,石柱打造了土家大型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