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封建”给卿、大夫,叫做“立家”。经过层层的“封建”,形成了金字塔形状的“封建”体制:处在底层的是庶民,在庶民之上是“士”,“士”的上面是“卿、大夫”,位于金字塔顶层的就是周天子。欧洲中世纪也有类似的情况,英文叫做“Feudarsystem”或“Feudalism”。近代日本学者在翻译时,借用周朝的“封建”一词,把它译作“封建制度”、“封建主义”。如果认真加以比较,与欧洲的Feudalism时代相似的,是周朝建立以后的四、五个世纪。秦始皇废除“封建”制度,建立“郡县”制度以后,很难说仍然是“封建”时代。因为已经没有了诸侯国,代之以直属于中央的郡、县两级行政区划。这是一种先秦时代没有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与欧洲的Feudalism时代截然不同。但是,以往许多学者竟然把从秦朝到清朝的这种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叫做“封建社会”。现代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论述“国体”时,区分为三个时代:(一)部落时代,(二)封建时代,(三)郡县时代。他认为,秦以后由封建时代进入郡县时代,此后虽然出现过“封建的四次反动”,但都以失败告终。第一次是项羽的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制度,结果自取灭亡。第二次是刘邦的封建,结果发生了吴楚七国之乱。叛乱平定以后,那些王国的“封建”色彩大为削弱。第三次是西晋的封建司马氏宗室为诸侯王,导致八王之乱,随之而来的是西晋的瓦解。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的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朱棣上台后也不能容忍“封建”,继续“削藩”。所以吕思勉说:“封建之反动,实至第四次而终。”现代历史学家把秦朝至清朝的两千年笼统得叫做“封建社会”,看来,此说是沿用了欧洲的Feudalism概念,却把这个概念的内涵抛弃了,好在现在历史学界已经对此提出了异议。如果秦朝以后不叫“封建”时代,那么叫什么呢?历史学界正在探讨,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把这一时期叫做“中古”时期。黄仁宇则把这一时期叫做帝国时期。也有人把这一时期叫做“传统社会”。尽管这些叫法可能还不够理想,但是总比把秦以前的“封建”与秦以后的所谓“封建”混为一谈,要好得多。(有删改)5、下列表述不符合吕思勉关于“封建”的说法的一项是A.“封建”的回潮,历史上总共有四次,造成“封建之反动”的根本原因是被分封的诸侯王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影响而掀起对抗中央的争斗。B.秦以后由封建时代进入郡县时代,“封建之反动”是指后世逆潮流而动,企图恢复封建制。C.四次的“反动”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