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苏轼词二首》导学案
设计:韩兴双初审:金爱圣终审:徐仁淀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体悟作者绘景、刻人及抒情相结合的手法。3感悟作者功业不成,壮志难酬的情怀和旷达洒脱、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4学习苏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为人原则。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目标3难点:目标2
课前预习
1背诵默写两首词2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宋神宗时苏轼因与王安石实行的熙宁变法政见相左而离朝廷先任杭州通判后知密州、徐州、湖州。元丰二年1079年又因写诗“谤议朝廷”而被捕至京入御史台狱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至1084年被召还为翰林学士止苏轼在黄州共生活四年又四个月。贬谪黄州的生活、复杂的政治实践和矛盾的心境丰富了苏轼的生活视野促进了他的世界观的变化从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人生而又作玄思苏轼在审美意识上追求的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其思想融合了儒、释、道的成分迸射出超时代的光辉。元丰三年1080年大年初一苏轼带着21岁的长子苏迈离开京师前往谪居地黄州经过一个多月的行程他于元丰三年二月一日到达黄州凭着自己的第一感觉写下了《初到黄州》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廊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此时的苏轼刚刚承受了人生中最大的灾难经历了人生中最大的挫折他以自嘲的口气写了到黄州后的这首诗想在矛盾思绪中寻求解脱在矛盾的生活中寻求生存也是这种自我解嘲的独特方式使他想到有时间和机会欣赏长江的“鱼美”和山中的“笋香”。这首诗看起来与出狱时所作的诗相似但细微的变化已反映出苏轼从现实的痛苦中回到现实的生活中并能重新面对今后的生活。苏轼想从矛盾的缠绕之中挣扎出来想从痛苦的深渊之中解脱出来。随遇而安成为他初到黄州的生存法宝和生活态度他说自己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村野乞儿在顺境中随遇而安是不思进取的一种想法而在苦难、险恶之中能随遇而安则是人生的一种高层境界。可以说随遇而安是“穷则独善其身”。初到黄州的苏轼随遇而安的生活包含着洒脱旷达的襟怀和忍耐坚毅的精神在内。安于贫困安于微贱安于寂寞乐天知命隐忍负重为苏轼在黄州完成儒佛道的思想融合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苏轼是个大学问家,知识渊博,在他的生年里,很想施展宏志,建功立业,但党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