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内部环境及其优化
【摘要】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管理手段。内部环境要素决定其他控制要素能否发挥作用,是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因此加强内部环境建设对构建我国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内部环境主要问题的分析,提出优化内部环境的有关对策。
【关键词】内部环境;环境要素;问题及对策
一、内部环境要素是内部控制的核心要素
2008年8月28日,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下称《基本规范》,这是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的一个重要举措。《基本规范》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同时提出内部控制包括五个要素,即: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由此可见,内部环境由过去被视为内部控制的一个外部因素转变为内部控制的核心要素。现在人们逐渐认识到,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存在和发展的空间,是内部控制赖以生存的土壤,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其他控制要素能否发挥作用。
按照COSO委员会的报告,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它反映了企业董事会和管理层关于内部控制对公司重要性的态度。它是一种氛围,塑造企业文化,影响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影响企业内部各成员实施控制的自觉性,决定其他控制要素能否发挥作用,是内部控制其他要素能否发挥作用的基础。《基本规范》指出: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六方面。综合国内外控制环境理论分析,内部环境主要应该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一是董事会。董事会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是约束经营者行为的有效机制。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从理论上讲,对经营者的控制机制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以资本市场、产品市场以及法律规章制度为主体的外部控制机制;另一种是以董事会为主体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董事会建设是实现对经营者控制的最有效的方法。
二是监事会。在我国,监事会是内部环境的一个必然要素。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通过监督企业董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来实现对公司的经营控制。
三是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企业为了便于管理,实现r